电子与信息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9-5896
国内刊号:11-4494/T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62488 人次
 
    本刊论文
近二十年电子出版物的回顾与展望_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电子出版物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结果,近二十年来,电子出版物在国际国内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对电子出版物究竟如何完善,在阅读器、收费、科技创新等方面争论正嚣,迄今仍未有定论。今数举电子出版物走过的重大轨迹历程,归纳分析,评判得失,以期对电子出版物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电子出版物,高职院校,信息技术

  电子出版物的定义,据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至于电子出版物和相似概念电子图书之间,电子图书可以归为电子出版物的一种,而电子出版物的概念较之更为宽泛,所以本文以电子出版物为主展开论述。

  一、回顾历程

  最早的电子出版物的想法出现在科幻作品中。20世纪40年代,人们在一系列科幻作品中构思出一种可以通过电子存储和电子显示的书籍,这一电子出版物概念首次将图书容量和电子显示屏作为电子出版物的基本要素,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电子出版物概念。实物形态的电子出版物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自1987年10月世界上第一本电子出版物《下午》出版到今天,电子出版物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电子出版物没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阅读器显示分辨率低,基于电话Modem拨号上网,网速慢,主要通过CD-RMO或Internet免费下载等形式提供给读者,这期间电子出版物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版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其发展非常缓慢。从1999年开始,以保护数字版权为核心的电子出版物DRM技术出现并应用,从而开始在技术上保护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使电子出版物得到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科技工作者的研发,今天,决定电子出版物接受度的三大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显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有了快速发展和显著成效。

  技术的发展尤其DR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电子出版物更大层面的普及。在美国电子出版物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据OpeneBookForum组织的统计,2001年美国的电子出版物销售量大约是50万册,到了2002年已经超过了100万册,而美国80%以上的出版社都进入了网络出版。进入2003年后,DRM及电子出版物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快速增长,读者从数字图书馆借阅电子出版物的数量成倍增加。在2001年,只有方正电子和美国的NetLibrary推广基于DRM技术的数字图书系统,把有版权保护的电子出版物应用到图书馆领域。而从2002年底开始,更多的电子出版物DRM技术及服务提供商推出了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出版物产品,例如Adobe、Overdrive、Libwise等等。OpeneBookForum在2002年11月份做了一个“ConsumerSurveyOnElectronicBooks”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人希望在数字图书馆读到电子出版物。该项调查表明,至少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电子出版物很受读者欢迎。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以北大方正Apabi为代表的电子出版物的研究和发展正在与世界接轨,方正利用其独有的电子排版系统,与国内200多家出版社合作,采用其Apabi电子书解决方案。2003年3月,北大方正在其主持召开的“2003中国E-book产业年会”上推出了翰林电子出版物,采用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电子出版物技术,外观精美,符合人体功能学设计。该书体积小,重量轻,32开本书,400克重,大小与纸质书相似,32M内存,可存储1600万汉字,最大能扩充到2GB,用两节7号电池可支持阅读超过1万页,售价2000元左右,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这是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部与国际接轨的专用电子出版物阅读器。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内电子出版物手持便携阅读器发展进入向图书馆乃至普通用户推广普及使用的新阶段。

  电子出版物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结果。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的纸张发行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还极大地推动了网络出版和信息传播的发展,对出版业、图书馆事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以其强大的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面对电子出版物带来的的诸多问题。

  二、优劣比较

  和传统纸质出版物相比较,电子出版物的优势还是相对明显。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存储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藏。网络空间无限,可以传播和保存海量电子出版物,一部阅读器也可以存储几十部,几百部乃至上千部电子出版物,而且占用的物理空间小,便于图书馆、读者收藏。此外电子出版物不易老化、变质,也便于长期保存。第二,成本低,制作便捷,经济实惠,还有利于保护环境。电子出版物无需纸张、油墨、运输、装订、晾干、仓储等管理费用,直接在网上进行传输和下载,大大降低了成本,为增加发行量提供了可能。低廉的成本,便捷的制作方式使出版社能更好地避免脱销、断档、绝版等窘境。电子出版物无需印刷厂房、机械、油墨、纸张,降低了环境污染,避免了能源耗费,减少了噪音,节约了社会和自然资源,是一种纯粹的环保绿色产品。第三,实时性强,图文声并茂,媒体多样化,可以提供动态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出版物集图、文、声、像于一体,非一般图书出版物可比。电子出版物还可以实现按需印刷,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第四,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检索能力强。电子出版物阅读方便,可以无光线阅读,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屏可以自动调节光亮度;其词典功能可以在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时进行查找、解释;使用电子出版物可以进行目录和某一关键词的全文检索,有丰富的检索点和较强的检索能力。第五,技术性强,出版周期短,传播速度快,手续简单。电子出版物依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而来,随着数字编码的存贮技术、加工技术、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高速传输,它充分显示了现代新技术的魅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出版程序得以简化,再也不需要重新出片、打样、输出、装订等繁琐的过程,革除了纸质出版物因印数不够而耽误出版时间的弊端,增强了电子出版物的时效性和生命力。

  在电子出版物彰显咄咄优势的同时,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劣势之一,电子出版物最大的不利之处是需要配备相对昂贵的装置才能阅读。无论是电脑还是掌上装置都有一定的局限,台式电脑不轻便,笔记本电脑太贵,并且与捧着纸质图书阅读相比,显得又大又重;掌上阅读器屏幕显示不清楚,图像显示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特征受限而且价格不菲。无论电子出版物终端形态如何变化,作为普通阅读者最关心的就是能否正确显示内容和阅读舒适度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技术上已经基本解决;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目标,但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阅读舒适度必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并对媒介形态产生新的推动。

  劣势之二,阅读习惯问题。根据对一些用户的调查显示,他们不喜欢看电子出版物的原因,一是电子出版物不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看纸质图书的体验要比电子设备的体验亲切得多;二是屏幕对眼睛的损害,长时间对着屏幕看书确实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如何尽可能地降低损害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

  劣势之三,版权和盈利问题。电子出版物的阅读范围受到盗版行为的影响,因此打击盗版行为,版权、版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出版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另外电子出版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还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包含所有业务环节的网络出版销售平台尚未形成。许多出版社一方面由于电子出版物盈利模式不成熟而无法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担心电子图书出版会给自己的主业纸质图书出版带来冲击,因而对其持审慎的态度。

  劣势之四,格式标准化问题。电子出版物的文件格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常见的有PDG、CAJ、PDF、WDL、CHM、HLP、TXT、HTML格式等。文件格式标准化问题对于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至关重要,标准不统一电子出版物为资源共享和普及制造了麻烦,必然影响到用户对它的使用,影响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最后就是可靠性的问题。目前电子出版物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各种印刷型的图书通过扫描仪等设备将它们转换为数字格式的电子出版物,这些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电子出版物保留了原印刷型读物的所有版式、文字、图像等信息,可实现全文检索;另一种是一开始就是用电子文本格式存储的电子出版物,即原生数字出版物。对于后者,问题主要是有些电子图书明显没有经过编辑和校对的程序,错别字比比皆是,属于不合格产品,其他如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规范也亟待加强。总之,当前电子出版物质量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规范电子出版物的出版,除了制订专门的行政性法规之外,还要重视标准这种重要的规范形式。

  三、前景展望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出版数字化建设加快。2007年11月,中、美、印度埃及四国同时宣布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数字图书馆——全球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已突破150万册图书,数字化占全球图书馆70%以上。虽然这只是起步,电子出版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国内外的权威预测还是可以让人感受到电子出版物的春天到来了:2005年,网络出版的销售只占到出版行业的6%~10%,2020年则将会达到50%,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电子图书。也许21世纪就是电子图书的世纪。

  如果说电子出版物批量卖书,刺激大型图书馆这一特殊市场,是电子出版物现时最为切合实际的目标和突破口。那么,眼前最重要的是解决阻碍电子出版物发展的种种壁垒,其中电子出版物很重要的就是做到统一标准。标准化是促进电子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电子出版业还有一个发展瓶颈问题,就是人才的匾乏。除了软件开发、选题策划和编辑人才之外,营销与管理人才也是非常稀缺的。而谙熟电子出版市场规律,懂得电子出版单位管理机制的人才就更加稀少。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时将电子出版的人才培养纳入考虑范围。 说到人才的培养,不得不提及高等院校。在电子出版物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会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对职业技术类院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起到深远影响。电子资源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处于优先地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国家和所在省市在人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比较有限。在图书馆的配置方面,纸质图书的收藏因为专业的原因,较之各学科门类齐全的本科院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电子出版物的诸多优势,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模式的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了很大改善,只用很少的钱,在很短的时间里,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就可以拥有过去其他图书馆要花费庞大的支出,并用漫长的时间才能收集到的图书、期刊等资料,还不占用馆舍,使传统外文图书品种不足,教参书复本量不够,开馆时间因人手缺乏严重受限制等问题得到一一解决。在清华大学校内所做的一次关于电子图书的调查中显示,有71.59%的读者认为在图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解决纸本图书购买时所遇到问题的最佳方案是购买电子图书。如果职业院校所在的省市能够整合网络资源,将地域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的电子资源互利共享,则不仅电子出版物能得到充分有效使用,而职业类院校也会得到长足发展。有理由相信,电子出版物的春天到来时,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春天的到来时。

  今天,电子出版物发展中一个新的亮点是,2010年3月10日盛大集团于发布了自己电子书发展的战略——“一人一书计划”(OnepersonOnebook)。盛大的电子出版物还将超越以往电子出版物的范畴,正如其CEO侯小强所说,“我们的电子书不是简单的阅读器,而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也许,以后盛大会把游戏、音乐、视频等全线产品都放在这个平台上,那时候,电子出版物就不再是阅读平台那么简单,而是盛大的移动娱乐平台。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环境的不断成熟,相信电子出版物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华。 中国电子图书业路在何方? [J]. 中国出版,2008,5.

  2 郭璐。 书籍的革命——看电子书及其发展前景[J]. 新闻世界,2010,10.

  3 李桁。 中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的制约因素[J]. 出版发行研究,2004,6.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电子与信息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